依據聯合國及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相關研究報告顯示,2011年全球老年人口(60歲以上)占總人口比率約11%,預估2050
年將上升的22%,在全球人口高齡化趨勢之下,勞動人口比例勢必下降,再加上近年來勞工意識抬頭,罷工事件頻傳,此多重因素已
造成勞動成本逐漸提高,解決方法之一是應用機器人取代勞工,排除勞工抗爭與薪資上漲的風險。再加上科技進步,機器人的功能與
日俱增,價格下降,未來社會對服務型機器人的需求亦勢必大量湧現。美國市場調查公司Freedonia 就預估,2021年全球工業機器人
需求較2011年成長82%,服務型機器人更會成長高達4倍之多,可見此產業具有非常大的成長潛力。
機器人及其分類
英文中「Robot」一字,源於1920年一位捷克作家的小說「羅索姆的萬能機器人」( Rossum's Universal Robots, R.U.R.)。將「
Robot」翻譯成「機器人」很容易誤導中文使用者,事實上在大部分的應用裡 Robot是不成「人」型的。在現代工業中,機器人指的
是可以自動執行任務的機器裝置,它可以是由簡單的邏輯電路或是更高階的電腦程式控制,通常機器人是個高度機、電整合的裝置。
機器人可以替代或協助人類執行特定任務,目前依需求而發展出來的機器人種類相當的多,以下根據使用性質,對工業型機器人及
服務型機器人稍作定義與介紹。
(一)工業型機器人 (Industrial Robot)
工業機器人僅侷限於工廠內使用,根據Wikipedia說明:“工業機器人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是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
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它可以接受人類指揮,也可以按照預先編排的程序運行,現代的工業機器人還可以根據人工智慧技術制定的
原則綱領行動”。常見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包括焊接、刷漆、組裝、採集和放置、產品檢測和測試等。近幾年由於產業型態改變,可以
應付少量多樣生產模式的協作工業型機器人(Collaborative Robot)成為產業矚目焦點。協作工業型機器人特點是安全、低成本、易
於使用並且可以在無需柵欄等安全防護裝置的環境中協助人類並與人類同時從事量產作業。
(二)服務型機器人(Service Robot)
服務型機器人種類眾多,應用範圍廣泛,需與未經專業訓練的一般大眾接觸與互動。因此,服務型機器人需具備對環境的感測與
辨識能力,使得不會因其行動而傷及人類。主要分為兩大類:
1.專業服務機器人(Professional Service Robot),依使用領域又可分為國防,農業,醫療及特殊用途機器人;如,地雷探測機
器人,摘果機器人,外科手術輔助機器人,救災機器人等。
2.個人/家庭用服務機器人(Personal/Domestic Use Robot)包含家務用機器人,娛樂機器人,醫療照護機器人,居家保全與監
控機器人等。
人工智慧(AI)+機器人將影響我的生活
前一陣子新聞媒體大肆報導有關AlphaGo打敗人類最頂尖的棋手柯潔,這就證明了人工智慧機器人可利用大數據分析,成為學習型
機器人,AlphaGo 只是一個例子,在過去的兩年,AI 在人臉辨認、語音辨認都超越了人類。
依據創新工場董事長、鴻海獨立董事李開復預言:未來十年,AI 能在任何任務導向的客觀領域超越人類。AI將取代人類50%左右的
工作。AI 會取代工廠的工人、建築工人、操作員、分析師、會計師,司機、助理、仲介等,甚至部分醫師、律師及老師的專業工作。
所以各位或您的子女必須好好想想將來有哪些工作是比較不會被人工智慧機器人所取代的。
|